电视被誉为第八艺术,电视被誉为第八艺术其诞生标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电视被誉为第八艺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电视被誉为第八艺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八个样板戏都有哪几部?

革命样板戏是毛泽东时代特定产物,印有时代印痕,值得保存留传。

电视被誉为第八艺术,电视被誉为第八艺术其诞生标志

说样板戏是毒草的那些人是别有用心也是最阴暗的人。反对抹黑样板戏的人决不是工人农民人民解放军,而是那些被翻身人民所打倒的剥削阶级敌人的后人及代言人。不信的话,去查查那些反对的人的历史根源就一目了然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生活非常贫乏,就电影来说,多年来就是看三大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翻来复去地看。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文革时期,有400多部电影被定性为大毒草而惨遭禁演,小说、电影、戏剧创作枯竭,文化生活长时期极其单调(曾有“八亿人民八个戏”的说法),样板戏经电影、电视、广播反复强制性播放,连不熟悉戏曲的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几句,成为文革时期贫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代名词。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插入样板戏旋律作背景音乐,略含反讽;巴金在《随想录》中曾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以其曲调的高亢激越,造成冲突激烈,或主人公命运不安不祥的暗示。样板戏人物总而言之就是三突出、高大上的钢铸铁浇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他们在精神上无限高尚、高大,但却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因此他们是一群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郁的英雄。是按照神话中塑造神的手段加以塑造出来的。文革时期一个8亿(76年10亿)人口的泱泱大国,1965年至1975年十年时间共拍摄59部(含样板戏)电影,平均一年仅拍5.9部,其中1965共拍了《年青的一代》、《节振国》2部,1968年全国仅拍了一部《艳阳天》,1966年和1967年是空白,也就是说一部电影也没拍,为什么?!直到文革末期,也就是1976年才有所恢复,共拍摄电影97部。1969年11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电影工业生产协作指导小组,由刘贤权任组长,石少华、狄福才任副组长。本年中,北京、上海、长春等地的大批电影工作者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或被分配至边远地区下放劳动。1972年10月,国务院文化组在北京召开拍摄革命样板戏影片座谈会,按照“三突出”的原则总结拍摄“样板戏电影”的经验。本年内,北京、长春、上海、八一等制片厂相继完成《海港》(京剧)、《龙江颂》(京剧)、《白毛女》(舞剧)等5部“样板戏电影”的拍摄。1977年1月1日,舞台艺术片《东方红》、故事片《洪湖赤卫队》、《天山的红花》、《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影片恢复上映。之后,“文革”前生产的大量优秀影片重新与观众见面。历史的悲剧决不能重演,也决不能再折腾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八大样板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止今没有超越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白毛女,龙江颂,奇袭白虎团,海港,杜鹃山,红色娘子军等等。不止八部,将近二十部。都是歌颂工农兵劳苦大众的,满满的正能量,人们喜闻乐見,大部分国人都能来两句。真正做到了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视被誉为第八艺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视被誉为第八艺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