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自我超越,艺术与自我超越的关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与自我超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艺术与自我超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弘一法师晚年的书风是超越自我还是回归自我?

我在之前的回答里说过,我佩服弘一法师。我没有崇拜的人,如果有,弘一法师算一个。

艺术与自我超越,艺术与自我超越的关系

李叔同出家,是他的人生追求,毅然决绝地出家,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距众生越来越远。

李叔同的书法到弘一法师的书法的转变,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的投影。他以虐己苦行僧的生活追求律宗;他距离红尘越来越远,路越走越荒芜,心越来越悲凉,书法越来越淡然;字由心生,他的书法印证了他的心境。

有人说,弘一法师的书法不是人写的,这句话有道理。从书法的雄强到不食人间烟火味、洁净、无欲无求,标志着他的书法升华到一个高的境界,甩开了妩媚或雄壮或古朴或华丽,从天到地的距离。他的人生步入凡夫俗子不可理解的阶段,他的书法步入了艺术的顶峰,他的人生道路供人们启发、羡慕、膜拜、思考。

我再次说,将来有机会我要去他的纪念馆看一看。追寻大师足迹,步入化境人生。向大师致敬!!

先回答问题:弘一大师的书法是从超越自我再到回归自我的,准确地讲他是一位灵魂书法大师。

从超越自我到回归自我恰恰是一个人从书法家再到书法大师的过程。

而弘一法师早已超越了书法大师的层面。在晚年,他哪里是在写书法,分明是在展现自己的灵魂,体现了佛家四大皆空,无欲无求,却又圆满通融的境界。你看他的书法早已不受那些笔法的约束,朴拙圆满,浑若天成。他的字那么超脱,那么没有锋芒和火气。他的字一笔一画决不含糊,你能体会出大师那份无尚的恭敬之心,从他用笔的圆融体会到对待万物的平等之心,从他字体舒展笔画柔和体会到大师的那份清净之心。他的字如同他的灵魂是多么的自在啊。

正如丰子恺先生从弘一师的一生总结出的人生三层境界:物质的生存、精神的愉悦、灵魂的自由。弘一师的书法也是历经了这三个阶段。弘一法师中期篆书、隶书,尤其是魏碑体式的书法,那个时期已俨然是个书法家了,弘一大师的书法从在俗时的绚烂到出家脱俗后的清静平淡,都是修心的结果。我等这些俗人大多停留在人生的精神层面,远远没有达到也极难达到灵魂的至高境界。

书法乃心法也,是心灵的迹化。正如古人说"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这就是弘一大师书法的高度。这也是为什么像鲁迅、郭沫若这样的名人都会以得到弘一大师的一幅书法为无尚荣耀的缘故。

最后发几幅弘一法师中、晚期的书法,最后一图是我自己收藏的,从这幅小便条中的内容,你能看到大师为人处世和为人,令人敬仰不已。

附原文:奉若居士,智览。近因精力哀颓,行动迟缓,他人以后有托写字者,乞陈达其办法。二尺以内小中堂、对联、或佛或菩萨名号,余处已写好者可以赠送。临时题上款可也。若送纸来者,须延缓、有便能写。二尺以外之件,则遥遥无期也。能不送下最善。谨陈不具。演音啓("演音"为弘一大师出家后法名)


弘一法师是近代史上一位高僧,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弘一法师的原名叫在李叔同,在他的前半生,他是一位美术教育家、著名音乐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一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人。大家一定很熟悉一首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歌曲就是出自他的手。

1918年正月十五,李叔同皈依成为佛弟子。后半生,他勇猛精进,严修律法,慈悲度世,成为佛门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他出家后诸艺俱舍,独书法不废,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

弘一法师早期书:笔锋锐利,才气纵横,反映了一个青年的才华和蓬勃朝气。

中期的时候,法师书风转型,是渐渐佛法的过度期,他的书法:骨骼挺劲,笔画稍瘦,平淡冲和,与世无争。

晚期的书法:火气消尽,圆润含蓄,归于平淡。他说:“见我字,如见佛法。”让让人感受到宁静淡远,超凡入圣的至情,童趣与高度修养相结合的博大深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与自我超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与自我超越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