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艺术手法,大堰河艺术手法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堰河艺术手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堰河艺术手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三美”理论为标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能不能算诗歌?

按闻先生的标准,只能说不是闻先生所标准的新诗。闻先生的标准只是一家之言,除了闻先生的《红烛》、《死水》是新诗的高峰,艾青先生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也同样是伟大的篇章。

大堰河艺术手法,大堰河艺术手法有哪些

闻一多先生祟拜唐诗宋词,有很深的国学功底,他自是不舍其美。连鲁迅先生也说,好诗到唐朝已经作完。自由散漫的新诗除了是新文化运动的宠儿,也确实突破了诗体束缚,更能贴切地表情达意。闻先生试图折中或者改造,于是提出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达到这"三美"标准的只有闻先生自己。

在新诗诗坛,除了闻先生,我只看到艾青先生。伟大的诗章不是小情小调,更不是梦呓谜语,低俗下流。艾青的诗虽不具备"三美"中的建筑美,但通读下去,由饱满的音乐美、绘画美组成的气韵,弥漫的氛围,就是看不见的更动人的建筑美。

肯定算诗歌,但不一定是好诗歌。

闻一多诗歌的三美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鲜明,富有色彩感,特别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力争让人看到某词,就能在头脑中想象出相应的形状与颜色,以达到印象深刻的目的。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1.以音乐美来考察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不押韵,其实艾青的许多诗歌都不押韵,他是通过让感情自由流泻、以内在的激情感动读者,用排比手法较多。这首诗节奏、平仄的变化也不符合闻一多的主张,闻一多要求这种变化必须用统一的格式和规律,《大堰河——我的保姆》却追求散文化,明显与闻一多的主张相悖。

2.绘画美,《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述性质的抒情诗,在绘画美方面还是有点符合闻一多的主张的。如“青 苔 的 石 椅”“我 摸 着 红 漆 雕 花 的 家 具 ,我 摸 着 父 母 的 睡 床 上 金 色 的 花 纹 ”艾青的诗注意绘画的光彩和音乐的律动,常用准确而鲜明的色彩描绘生活。

3.建筑美。《大堰河——我的保姆》明显又不符合。诗节、诗行长短不一,句子字数不一,没有整齐之美。但是这首诗,排比句式的使用,首尾呼应的手法,充满感情的语句,又让读者在自由奔放中感受到和谐统一。

诗歌三美由闻一多先生提出,是新月派的新诗主张,“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以平白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农妇大堰河的一生,诗歌中多次描写大堰河作为保姆日常所做的工作,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思念,对社会不公的呐喊。如用诗歌三美的标准,逐句分析艾青的现代诗,该诗在音韵上缺乏强烈的平仄和韵律感;该诗语言平淡质朴,充满人间烟火气息,不具有特别鲜明的色彩和华丽的辞藻;在铺排结构上,段落间没有特别强的均齐感。因此,以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三美”理论标准,《大堰河——我的保姆》不能算诗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堰河艺术手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堰河艺术手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