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无线电管理办公室,青海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主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青海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青海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都是用信鸽送信,信鸽怎么知道送信的确切位置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青海无线电管理办公室,青海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主任

养过鸽子的人都知道,鸽子有送信的天赋。

任何一种鸽子,都具有强烈的归巢性。

它们到了任何生疏的地方,都会有强烈的不适应,会高速飞行到自己的家里。

哪怕家距离这里有上百里甚至上千里,鸽子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飞回去,甚至不愿在途中任何生疏的地方逗留或栖息。

鸽子分为几种,一种是300公里内飞行的,这种一般速度很快,飞不了多久就回家了;

另外一种是500公里到700公里,这种鸽子要比较强壮才行;

最后一种是700公里以上,最长可能到1800公里。这种鸽子耐力强,但飞行速度较慢。

但无论再慢,鸽子的速度比当时八百里加急快得多。

前几年一场信鸽业余爱好者的比赛,350公里的距离,一只鸽子飞了5小时多就回到了家。那么,鸽子的时速就是65公里,这还不是专业信鸽。

古代科技不发达,异地通信极为不便。人们通过观察鸽子的生活习性后,经人为驯化,鸽子便成了人们可以信赖的信使。五六千年前的古巴比伦时代,人们就已经会利用鸽子送信了。在中国也有这类记录,唐朝宰相张九龄年轻时家里养了一大群鸽子,利用鸽子与亲友联系。那它是如何将信息传递给目的地的人呢?

一、感应地球磁场

很多动物想回家时都会开启自动寻路模式,即使远离巢穴,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比如狗回家靠的就是自己灵敏的嗅觉,再比如说蚂蚁,蜜蜂等,它们辨别方向是靠磁场来辨别的。地球是个巨大磁体,能够产生强大的磁场,在很多动物体内都存在着磁小体,其实就是四氧化三铁(Fe₃O₄),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磁铁。这种物质能够帮助鸽子探测周围磁场,而鸽子的磁小体就存在于喙的末端,两眼之间的凸起部分,叫晶胞,大小约1mm²,能灵敏感受地磁场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强弱的微小变化。所以鸽子的身体就像指南针一样,从而为它的飞行导航,即便离家很远,也能够千里跋涉的赶回来。

二、归巢性

鸽子是一种非常恋家的动物,一旦远离巢穴,它就会有强烈的回家欲望,我们常能看到出巢飞行的鸽子大都只是围绕着它们的巢穴数百米的范围内环绕飞行,可能是在外面没有安全感的缘故吧。发现这个特性后,人们在训练信鸽时会选择在某个便于交换信息的地点,并在饲养前聚集一窝完整的鸽子家族精心饲养,等熟悉环境后,主人会带出一只鸽子离开放掉。因为鸽子很恋家想回家,就会一门心思往家里跑,等鸽子成功回来后,还会受到驯养者食物的奖赏。就这样多试几次,鸽子就会养成离家后赶紧回家的习惯。但鸽子归巢形式是单程的,比如在A地饲养的鸽子被带到B地后需要传递信息时,只能够由A地传递到B地,而B地的接信人在收到消息后,不能再利用同一只鸽子进行回复,若需要回复,需要找只在B地驯养的鸽子进行回复。

三、依靠太阳

法兰克福大学飞鸽研究专家R-威尔玆柯的研究发现鸽子可以依靠太阳判别方向。鸽子等鸟类能以生物钟时间结合太阳的方位而辨别方向。阴天靠感应地球磁场,雷雨天时,鸽子的磁场感应或许会失灵,所以它也偶尔会迷路。一般他们都会很快纠正过来。

四、距离判定

生物学家还发现鸟类不仅能定位和辨别方向,还可以判断出距离,这也是鸽子等鸟类才能在远达几千公里外回到原处的另一个原因。如果距离判断失误,那么它们很可能会迷路,或找到一个类似它们巢穴的地方落下,但是鸽子并不会这样,它一定会飞到原先的家里。如燕子,它在某户人家筑巢,秋天迁徙飞走后,第二年往往还能飞回原处,依靠的也是这种本领,实际上它们飞回来的路上会经过许多相似的村落和难以计数的相似房屋,即便是人类也很容易判断失误,但是它们并没有停留,还是会找到原先的地方,这说明它们对距离有着准确的判断。

鸽子能准确送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决策。晴天利用太阳,雷雨天参考地球磁场,加上人为的驯化和它本身恋家习性以及超强的距离判定能力,最终成为了人类出色的信使。

首先,古代送信不用鸽子,和现代一样靠人力。

甲骨文里就有信这个东西了,但是那个时候的信件传递方式不确定。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战争的需要,出现了大体量有组织的信件传递形式,最为著名的当属“黑夫木牍“。一共两封信,分别是”黑夫“及其弟弟”惊“写给他们的哥哥”衷“的,两人在秦军之中,正在参与秦灭楚的战争。信中表达了对母亲的关心,对家里的惦念,对战事的忧虑,以及需要家里寄一些钱:”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意思是说:如果家里不能及时寄钱,兄弟两人可能会被饿死。家书中的行文、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均与现代人无异,可谓情真意切。读之不免令人担心兄弟两人后来是否平安归家。

鸽子”理论上“是可以传递一些信息的,因为其具有归巢的属性,能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准确找到自己的巢穴。但这也不是鸽子所独有的,鸟类都有。很多候鸟隔了半年之久,几千公里的距离,还能找到自己的巢。但是如果想利用这个属性来送信那就太不现实了。抓鸽子本身就不容易,会飞还怕人,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意外也不可控,雨水、大风,猛禽等等,小时候亲戚家养的鸽子一天就被”鸟鹰“(具体学名是什么不清楚,东北地区一种长得比鸽子大一点,外形类似鹰的猛禽。)叼走了三四只,后来费很大劲才用洋炮把鹰(一种类似喷子的打铁砂的枪)打了下来。而且,想要利用归巢性送信,就需要把鸽子带离巢穴,距离近的犯不上,不够抓鸽子废的劲。远了中途还需要喂食,好吃好喝的时间一长别说鸽子了,刘禅都说“此间乐,不思蜀矣!”因此,重要的信息没法用鸽子。充其量用来报个平安,出远门前带只鸽子,到目的地后把鸽子放了,让它自己飞回家,告知家人自己已安全抵达。但是如果自己安全到达了,鸽子死路上了......即便鸽子也活着放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飞回去,岂不是让家人徒增烦恼?可能家人会派人来找,派的人也算有心,也带了只鸽子,鸽子也没飞回去......刚好,全家搬过来了。

再说信鸽的军事用途,这点见得最多,但是传递战场信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可靠!鸽子显然不具备这种品质,所以史书中经常见到在围城战中,守军为了送信使突围求援,往往需要花很大的代价,而且成功率很低。如果鸽子这么好用,何必用人命去堆?而且,古代战争一般以年为单位,亲戚家最开始养的鸽子不到一个月就敢放出去了,完全把新家当老巢了。

历史上有名有姓的记载鸽子传信的事见于《开元天宝遗事》:“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但是,很不幸,该书是一本小说......不会真的有人把小说当现实吧?

古代的信鸽是通过什么方法把信送到准确位置的,这里有个误区,信鸽不是送信,而是回巢,是单程的,因为信鸽先天具有辨别方向的优势和强烈的归巢欲望,所以古人利用了信鸽这一特点,不管把信鸽带到哪里,放飞后它都能飞到原来的巢穴,举个例子,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随身带去了很多长安城官府专门养的信鸽,每当要汇报时把信息附在信鸽身上,鸽子飞回长安城的巢穴,朝廷能得到前方的信息,达到送信的目的。

图为一战中,英军流动的大型信鸽巢穴。

再比如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九龄,他是广东韶关人,因远在长安城做官,常年不能见到远在广东的老母亲,于是张九龄在长安养信鸽,老家人在广东养信鸽,然后派人互送信鸽,平时思念母亲了或者有什么事了,就互放信鸽,在长安的信鸽飞回广东的巢穴,在广东的信鸽飞回长安的巢穴,从而达到互相通信的目的,张九龄当年家养群鸽,与母亲互通信的故事被称为“飞奴传书”,还传为一段佳话。

图为一战时,德军利用信鸽穿戴微型相机,进行空中侦察。

信鸽通信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世界各国都有使用信鸽的悠久传统,比如4000多年前,埃及的渔民出海捕鱼时,就随船带着信鸽与陆地的家人通信;在古希腊,就是通过信鸽把奥林匹克的获胜者传递各个城市;在一战中,德军将法军围困在维尔登要塞,所有联络切断,幸亏有信鸽,法国援军赶到解围;到了二战时,无线电已成熟运用在军事上,而英国海军仍然保持传统,出航时船上都带着军用信鸽,据统计二战时,英国饲养的信鸽达20万只。

其实我军也有信鸽。

当然信鸽辨识方向和归巢欲是基本特点,鸟类都恋巢,但信鸽的恋巢性更加强烈,信鸽不管遇到任何因难,就算隔了上千里都要飞回巢穴的,另一个辨识方向能力超强,鸽子到底怎么实现的,现代人仍未解出谜,只能猜测说鸽子可能有自己的磁场。当然刚长大的信鸽是不能马上使用,要经过精心选育、反复培训后,才可被使用,现在通信已经十分发达了,但通信鸽依然未被淘汰,还延伸出了航海通信鸽、军事通信鸽、民用通信鸽等,信鸽竞翔比赛也作为一种国际赛事在世界各国展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海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青海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